【我为师生办实事】加强“三区”建设 进一步浓厚学院家的氛围

发表时间:2021-12-20编辑:许小康点击:

地大新闻网讯(通讯员申安琪)在党史学习教育中,计算机学院党委始终坚持把“学党史、悟思想、办实事、开新局”贯穿学习教育全过程,高度重视师生反映强烈的办公楼内生活运动设施不足、师生有效沟通交流平台较少和院内文化氛围不够浓厚等问题,一边向校领导汇报,一边成立工作专班,出台整改方案。

校党委副书记成金华积极支持计算机学院“为师生办实事”项目建设,听取汇报和实地检查,强调要把学习教育与为师生办实事结合起来,切实解决师生急难愁盼的问题,增强师生获得感和幸福感。该院党委以生活区、交流区和文化区建设为着力点,深入推进“为师生办实事”项目实施。在“三区”建设中,党员干部带头撰写方案、现场督办,逐项落实,截至目前,项目各项任务均已完成,得到了师生们的一致好评。

建立生活区 方便老师解难题

老师们普遍反映,刚搬至新校区,工作生活存在着诸多不便之处,如教职工加班至深夜需留宿办公室,却无处洗澡,自带饭菜无法加热,也无室内烧开水之处。学院党委急老师之所急,在每层办公楼都设置了茶水间,配备了微波炉、电磁炉、饮水机等设备,老师可以将可口的饭菜和“家的味道”带到学院,既能让老师们全身心投入工作,也保障了用电安全,杜绝了安全隐患。学院同时还建立了两处洗澡间。生活区的建设,得到了老师们的一致好评。院办郭晓兰老师说:“新校区上班离家较远,学院建茶水间和淋浴室的做法体现了学院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,切实解决了老师们的实际困难,提高了工作的幸福指数。”

建设交流区 师生沟通零距离

搬至新校区后,老师和研究生共700多人在一栋楼里工作学习,本科高年级学生也时常前往学院办事、咨询,大家普遍反映楼道楼外平台有多片的空间闲置,而楼里缺乏师生交流、锻炼的空间。学院积极回应师生诉求,结合办公楼空间特点,在三楼以上开阔楼道和三楼外露台建立若干师生交流区,配备休闲座椅等相关设施。学院根据师生的运动爱好,将311室改造成了乒乓球室,添置了两张乒乓球桌。每到开放时间,师生们带上球拍,三人一伙、两人一帮“对战”起来。学生眼疾手快,教师稳如泰山,直拍、横拍,扣球、旋转球、弧线球,乒乓球在桌面上你来我往,飞梭疾驰,观战者屏息凝神,时而爆发出热烈的喝彩声。学工组王太茂老师反映,室内外交流区和乒乓球室的建设,既方便了广大师生的交流,也锻炼了师生身心,办公楼里的人气明显旺了起来。

2018级本科生程俊杰同学说:“平时学习累了或者在机房待久了,来到这里打打乒乓球活动下筋骨,也可以释放学习压力,基本每周都来一两次,也不用跑去体育馆,挺方便的,还能和老师一起切磋,增进师生感情。”2021级硕士生杨雯绚同学认为,现在院内师生交流活动明显增加,研究生导师、学工组老师和同学们积极参与乒乓球比赛,班级和实验室同学完成情感破冰,增进了大家的友谊。

建设文化区 浓厚学科特色氛围

与大楼的崭新和硬件设施的一流相比,楼内外的文化陈设明显不足,学院实力没有充分展现。一些师生反映看不到学院建设成果,感受不到特色鲜明的计科文化。学院决定建设楼道图灵奖人物介绍文化墙和室外办学成果展示墙,成立相应工作专班,多次召开党政联席会,听取有关负责人文化建设方案设计和进展汇报。计算机学院原党委书记吕军和院长王力哲多次布置、共同督办图灵奖人物介绍展陈一事,大到方案制定,小到文案错别字,都逐一检查落实,保障了工作进度与质量。图灵奖是计算机界最负盛名、最崇高的一个奖项,有“计算机界的诺贝尔奖”之称。目前,8幅图灵奖获得者简介展板已经在室内楼梯侧墙面悬挂,各项反映学院办学成果的实验室、产学研基地牌匾也已经在室外右墙面悬挂,院徽已经投入使用,吉祥物初步设计,计算机学科的文化氛围渐浓,学院的办学成果也激励着计科师生努力拼搏、奋勇争先。该院院办石剑锋老师感慨地说:“学院大楼里点缀上了计算机学科的元素,营造了计算机学习的氛围,这些人物都是行业内大牛,了解了他们的事迹和贡献,也一定程度了解了计算机学科的发展和对社会的影响,鼓舞了师生们投身计算机学科研究的热情。”

下一步,计算机学院还将建设各部门文化墙、一楼文化展厅,广泛收集整理优秀师生的先进事迹,并通过学院主页和官方微信公众号陆续发布,充分发挥环境的隐性教育功能,渐浓的计科文化味必将为研究型学院建设注入巨大的能量。

今年计算机学院开展的“我为师生办实事”系列活动,把学习党史同解决师生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,解决了师生工作学习生活中的一些突出问题,得到了师生们的认可。该院党委将坚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牢记为师生服务的宗旨,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干发展实事、解师生难事、长服务本事,切实把党史学习的成效转化为推动学院中心工作、组织宣传凝聚服务师生的动力和实效,助力学院高质量发展。 (文字编辑庞伟红)